由校区学生办、团工委组织的2004年辅导员岗前培训班历时四天,于29日在校区宾馆会议室圆满结束。本次培训采取白天学习、晚上讨论的形式进行,共安排了八次系统讲座,从讨论会上学员们的反应来看,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6日上午,校长助理、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如彬为本次培训作了题为《弘扬厦大“四种精神”,做好漳州校区工作》的报告。在报告中黄如彬要求新到辅导员弘扬校主陈嘉庚先生终生不渝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闽西铸就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及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深怀爱生之心、善谋为生之策”,不断开创校区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26日下午,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泽彧作了题为《新校区办学与管理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李泽彧从学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度,形象地提出了“688工程”。他从政府、社会、教师、学生、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等六个角度重新审视了当前我国办大学的总体状况,同时结合校区一年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对校区办学存在的包括决策、定位、资金、质量、交通、安全、认同和创新在内的八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八字诀”——安全、有序、畅通、高效的基本工作原则,要求新到辅导员要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创业心,要加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校团委书记徐姗娜、学生处副处长王康平前来授课。徐姗娜作的报告题为《青年政工干部的基本素质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报告中,徐姗娜强调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才的使命为基本的工作职责,提出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是辅导员必备的三大素质。结合团委的工作和自身工作经验,徐姗娜还特别谈到了有关素质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王康平在《我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基本数据和思政工作的应对思路》的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我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通过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质等情况的调查分析,将我校学生思想状况科学、完整地呈现出来。从我校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出发,王康平还提出了一些辅导员工作的建议与思路。
作为本次培训的组织者,校区学生办主任谢银辉、副主任孙理、校区团工委书记高忠华则主要从业务角度,分别作了《校区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艺术》、《怎样当好一名政治辅导员》、《学生与高校纠纷的法律思考及辅导员工作要注意的问题》的主题报告,对新到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做了详细说明,并结合他们的工作经历,向与会者传授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日常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方法。
在讨论中,新到辅导员们畅所欲言,此前对辅导员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对如何完成从学生到辅导员的角色转变也备感困惑,而这次培训让他们对辅导员的工作宗旨、职责、任务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学生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这无疑有利于他们尽快、更好地投入到校区学生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顺利地完成向辅导员角色的转变。所有新到辅导员都认为,这次培训对于他们是极为必要和及时的,他们将以这次培训为起点,兢兢业业、踏实工作,为校区学生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学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