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8-24
本报讯 从“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到认识到彼此发展的局限,随后到频繁交流,尝试优势互补,最终到确定厦漳跨海大桥建设方案、共同开发厦门湾组合港,厦门湾南北两岸合作终于“起锚开航”了!昨日,本报“穿越金三角闽南三城采风团”抵达以上两项目所在地,并进行实地采访。
跨海大桥
有望明年动工
备受关注的厦漳跨海大桥,规划位于九龙江的入海口,横跨江心的海门岛,连接海湾南北的龙海、海沧。从上个世纪末,这座桥的规建一直是闽南民众关心的焦点,“因为此举将真正意义上实现厦门湾的陆地连接”。基于此,厦门、漳州两市都对此高度重视,从2000年至今,大桥的方案规划先后数易其稿,从原先多达七个项目选址、桥型规划中,多次论证、评审,目前,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方案向上报批。
“由于厦门、漳州两市已多次对话协商,并基本达成一致。”据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知情人士透露,厦漳跨海大桥有望于今年“98投洽会”上签约投资协议,并于明年动工兴建。不过,有消息说,原计划投资可能略有缩减,降为20多亿,桥身的6车道可能改为4车道,资金来源由厦门市、漳州市及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三方共同承担,比例暂为25%、35%和40%。按规划,大桥为国家一级公路、总长12.3公里,北起厦门海沧开发区,跨九龙江,经海门岛至南岸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疏港一级公路,将沟通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与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漳州龙池开发区等临港产业集中区的联系。
“这不仅仅是厦门湾的陆地相连,还标志着厦漳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表明厦门漳州两市政府合作的决心以及双方开放的心态。”此间人士如此评说。
联手开发
厦门湾组合港
除了跨海大桥,厦漳携手开发厦门湾组合港的另一重大项目、招商局集团和厦门港务集团等联合开发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第四区”建设,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该项目建成后,可将目前厦门湾最大泊靠能力提升至30万吨级。漳州港和厦门港隔海相望,中间仅有3.5海里。据悉,去年以来,招商局集团与漳州、厦门两地政府联手,打破行政区划,启动了厦门湾港口经济合作。三者决定共同开发厦门湾组合港,且厦门市人民政府与招商局集团共同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招商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和厦门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也签署了《联合开发漳州开发区第四区项目港口框架协议书》。
据招商局方面介绍,厦门湾组合港包括厦门湾北岸的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和东部港区,南岸的漳州港区和后石港区。厦门湾组合港现有生产性泊位81个,其中深水泊位28个,综合货物通过能力46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80万标箱。按照厦门湾组合港总体发展规划,至2010年,全湾将建成各类生产性泊位117个,其中深水泊位56个,综合货物通过能力达1亿吨,集装箱深水泊位24个,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000万标箱;远期最终形成综合货物通过能力2.6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600万标箱。
“随着环厦门湾港口整合成为新的厦门港,将推进厦门港一体化管理和资源的综合开发、改善厦门港集疏运条件,增强厦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厦漳城市联盟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厦门湾南北两岸的港务工作人员对此充满了信心。
□新闻特写
“笃——”一辆木船靠上九龙江的北岸,早已等候多时的强强和外婆,每人交了2块钱,上了船。
他们住在海门岛上,九龙江入海口的一个自然岛屿上,今天强强生病了,外婆刚带他在浮宫镇看完病回家。这艘仅有的船,是家里和外界唯一的交通工具,运气好的出来就能碰上,不好的话要等上半个小时。
10分钟后,船靠岸了。
这是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海上明珠”,浮宫镇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海门岛原本是入海口两个紧挨着的岛屿,像是九龙江进入大海的两扇闸门,后来通过人工填海,连在一起,就是今天的海门岛了,现在,岛上有海平和海山两个村。由于和外界没有陆上交通,岛上村民的出入都靠村头的小船,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淳朴的农渔生活。
“我们的岛上没有一部汽车。”海平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对他们的环境颇为自豪,原来这里的交通大部分靠自行车,一小部分靠摩托车,所以牛叫的声音都比摩托车来得响。村民还说,他们今年刚刚把水泥路修好,以前的话,都是步行,可以说是绿色交通。
走在岛间小路,看得最多的居然是悠闲吃草的牛、羊,在水草繁密的地方,竟然还有一头黄牛和一只白鹭紧挨着对视的场面,这平时在城里只能在电视上看到……
一幅幅和谐的自然美景和岛外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反差。说它是世外桃源一点也不无过:岛上除了海产外,很少种植瓜果蔬菜,多数农副产品全部靠“进口”。据岛上人计算,全岛6000多人每天要吃掉4头猪;岛上没有自来水,居民都是打井直接抽取地下水来用。他们曾经考虑从漳州直接铺设地下管道把自来水引过来,但是由于长度原因,投资太大,不得不放弃;就连岛上唯一的娱乐场——旱冰场,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板还是粗糙的水泥地,倒是附近新开的网吧透露出一丝现代气息。
虽交通不便,但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依靠捕鱼和海产养殖,多数村民都建起了整齐划一的“小洋楼”。得知厦漳跨海大桥即将投建,届时海门岛和厦门海沧开发区与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将连成一线,海山村的张村民委员会主任认为,“海门岛的时机终于来了”。据介绍,1999年开始,有不少香港等地的老板相中这块自然秀丽和淳朴民风的宝地,打算开发旅游资源。但是因为交通不便,只好作罢。而这样的机会,海门岛已经先后失去了3个。
“说大桥要从我们岛上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张村民委员会主任说,从七八年前他们就听说这个消息,最近还有地质队带着大大小小的家伙,在他们村里钻了一个15厘米宽、60多米深的“眼”,“希望这次能是真的,我们已经等了好多年啦”。
□采风日记
没有想到,两年后的今天,我会再一次踏上了从漳州往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公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我们的采访车一路飞驰。
眼前闪过的景象不禁让我大呼意外。沿路绿树葱茏,碧草盈翠,两旁悄然耸立着高级的住宅楼、加油站,工厂还有四星级宾馆……“快看!那是什么?”眼前掠过一座五彩的“城市”,红色、白色、蓝色、棕色、绿色的集装箱一字排开,垒成一座色彩缤纷的堡垒,场面甚是壮观。当地政府的随行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出口量居世界第三的中集集团在漳州的集装箱生产基地,果然具有海港特色。
还记得两年前,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校车在一条窄窄的公路上行驶,一路走来28公里,视野里没有半点绿意,更无人烟。夹道欢迎我们这批新人的是黄色的小土堆,还有光秃秃的荒山。当时,开学的那一天,从厦大本部到漳州校区,必须穿厦门经过海沧大桥,绕到漳州才能到校区,一路上得花3个半小时。而现在,从厦门轮渡坐快艇只要15分钟,轻轻松松就到了漳州港,然后转乘校车,7分钟车程就到了。每个小时的15分和45分有快艇,如果没有赶上,还可以乘坐整点和半点的普通客船。这就是现代化的、舒适便捷的“海上公交”。
采访车缓缓驶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主校门。绕着大道悠闲地欣赏校园风光,我第一次以来访者的角度如此平静而客观地审视这个生活学习了两年的校园。两年来,我们与校区一起成长,我们是拓荒的一代,见证了校区满地黄土变成了现在的绿意盎然,原本简单的几幢宿舍楼和教学楼加上不断兴建的小高层、游泳池、图书馆,组成了气派美丽的建筑群,周围布满嶙峋巨石的山头已长满了郁郁青松。
今年的9月,我们5000名学生即将告别一起成长的漳州校区搬回到厦门本部校区。内心深处,似乎又舍不得这片让我们扮演拓荒者角色的土地。
是的,拓荒!对于漳州校区,我们是在拓荒;对于龙海的漳州港,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也在拓荒。而即将动工的厦漳大桥对于厦门、漳州不仅是桥梁的连接的作用,而是两地真正进入实质合作的里程碑,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在拓荒。值得欣喜的是,现在我们一起走在告别拓荒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