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让这个日子被亿万国人铭记,5·12承载了成千上万的眼泪,也饱含成千上万份感动。在举国悲痛抗震救灾的历史一刻,厦门大学全体师生也积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踊跃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一年后的5·12,悲伤沉淀之后,厦大学子也用行动诠释着“多难兴邦”的坚强,诉说着他们眼中的成长和重塑。
“相信爱,把最美的心愿连起来”
“不能忘记,那个不安的五月,当家乡的名字和灾难相连,当电话的那头始终没有回音,我们是怎样惶惶不安,如坐针毡。同样不能忘记,那个感动的五月,因为有你们在这里!”这席话摘自厦大四川学子在地震一周年之际写下的对全校师生的感谢信。
一年前的5月12日强烈地震让巴蜀大地满目疮痍,许多母亲失去了孩子,丈夫失去了妻子,学生失去了老师。而一年后的今天,经历了大灾大难洗礼的四川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厦门大学的四川学子们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希望通过筹办系列感恩的活动来表达感谢,纪念成长。“5·12过去一年了,伤痛变淡了,但是重建家园的决心更强了。我们很想向校区同学传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厦大漳州校区四川同学会负责人之一的冯大雷同学说,“‘大爱无疆,感恩常在’是活动主题,去年我们得到了大家无私的帮助,厦门大学的师生为灾区捐款两百多万元,这次5·12周年祭,我们准备了一系列活动,一方面是纪念这个令人悲痛的日子,号召大家站起来重建家园,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向校区同学们回报深情。”
对于08级的同学来说,去年的5月正是全力备战高考的日子,而来自四川的同学们更是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考验。08外文学院的杨盛澜说,地震的那一天,正是他们开始自主复习的第一天,但由于地震的恐惧一直笼罩着,加之余震不断,同学们不能去学校也不能回家,没有人能够安心地复习。这种恐慌浮躁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一周后的复课才慢慢消退。回忆起一年来的变化,杨盛澜说:“经历了地震这样的大灾,我们更加坚强、更加坦然,也更加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包括生命,也包括亲人。地震固然带给我们悲痛,但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坦然面对未来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08级经济学系的曹维来自四川彭州,地震发生后,还处在高考冲刺阶段的他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成为第一批到达救灾服务现场的志愿者之一,也是坚持到最后圆满完成工作的志愿者,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学生”的光荣称号,并保送厦门大学。一年后的他谈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时,眼中依旧闪动着惋惜的泪花,他说:“家乡那场近在眼前的地震震撼着我的心,那种惨烈至今让我无法忘记。但四川人懂得坚强,懂得团结,也懂得感恩。”曹维表示在厦大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让我感动的事情有很多,大家对我都很好。这次寒假我没有回家,留在本部过年,腊月二十五,经济学院的领导还专门带了慰问品和慰问金来看望我。晚上我还和朱之文书记、朱崇实校长一起吃了一顿很温暖的年夜饭。大年初三,还有老师专门邀请我到她家去过年。这些事情都让我非常感动,厦门大学给了我融融温情。”
“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
新闻传播学院的图片展拉开了校区本次纪念活动的序幕,二十张内容详实的图片悬挂在囊萤园和映雪园之间。图片中的“关怀篇”、“全球篇”“灾区篇”、“志愿者篇”,向人们展现了一年来发生在四川一幕幕感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情景。许多同学在图片前驻足观看,谭千秋、蒋敏、李月的事迹仍然震撼着大家的心灵。来自人文学院的石晓霞同学说:“站在这里,回首一年来的一幕幕,内心充溢着许多的感想,我在心里默默地祭奠那些死去的亡灵,看到四川重建的新景象,我再一次把我的祝福送给这片土地,祝愿四川的明天更加美好。”新闻传播学院还在校园中宣传“地震现场救护和逃生”的知识,并向同学们分发“纪念5.12汶川地震”的特刊。
5月3日,嘉庚学院社团联合会来到鼓浪屿进行募捐,岛上的游客纷纷慷慨解囊,并且向灾区人民表达了真挚的祝福。嘉庚学院的同学们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下午16点,把自己制作的红色手链、戒指、火炬杯用来义卖,当天共筹集了2500元钱,四条巨大而鲜红的签名横幅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韩语、瑞士语,波利尼西亚语、日语等也镶嵌在其中。五岁的小女孩勾画了一个巨大爱心,一位残疾的老大爷得知他们的活动后,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来到现场,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写下整整两页的信。东南卫视新闻频道也专门赶来报道了本次活动。此外,社联的同学们还组织“信传希望”的活动,收集到的2000多封信件将转交给厦门红十字会,送到四川受灾严重的两所高中,分发给冲刺高考的高三学生,为他们加油打气。
校区学生记者站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报道——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5月11日至13日,从傍晚6:00开始,暂时停播其他专题节目而连续播出3期地震周年祭专题。四川学子的感恩情怀,校园里老师、同学、各社团等对四川的祝福,以及大家为纪念地震所做的各种努力等都通过广播在校园里回响,13日的节目还以广播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四川地震中的故事,展现灾区成长的足迹。同时,中午的新闻频道还及时播报校园中各种纪念活动,呼吁同学们积极地加入其中。
“昨日泪光,明天要许更多愿望”
5月12日,地震周年祭当天校园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从祝福贴纸到蜡烛祈愿,从街头募捐到齐声歌唱,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心情。
四川同学会在北区食堂门口发放感恩书签、收集同学们的祝福,并精心布置了一面感恩墙贴满大家的美好祝愿。他们还提前在步行广场的大树上挂上自己亲手折的512只千纸鹤以寄托哀思,下午2点28分,上百名同学自发集结在大树下默哀,钟声响起,同学们庄严肃立3分钟,静静地怀念与铭记。“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晚上9点30分,北区田径场数百名同学齐声唱起《让世界充满爱》,来自四川的同学们用蜡烛摆成了巨大心形,心中摆成5·12字样,大家围在烛光中宣誓,齐唱动人的旋律,“希望我们四川学子能够团结一致,努力学习,为重建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冯大雷说,“我相信四川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12日中午,信息学院的同学们在食堂门口募捐,信息学院团委将与四川灾区安县桑枣二小少先队共建一座图书馆,作为送给灾区小朋友的一份爱心大礼。嘉庚学院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将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四川彭州,了解震后通信恢复情况。嘉庚学院08级土木与建筑系的林海山同学还告诉记者:“我们学习的是建筑,因此会更加密切地关注四川灾后重建的情况,让专业知识更好地发挥作用。”
傍晚6:00,爱心社的手语表演在步行广场展开,12名同学组成巨大的“心”行,在音乐的伴奏下,传递着无声胜有声的祝福。数学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笃博广场举行了“纸鹤放飞祝福”的活动,大家默默祈祷:“愿逝者安息,存者坚强!”晚上19:28,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在步行广场点亮烛火,举行“祈福会”,号召大家进行集体默哀3分钟寄托哀思、虔诚祈福。
“我们笑着过难关,因为心疼才要更勇敢”
地震发生后不久,新闻传播学院05级学生蒋敏龙就报名成为志愿者来到震中映秀镇,他说:“我的工作主要是参与灾区救援,当时地震现场到处都是垮塌,救人是第一任务。”在灾区的回忆是让人难忘的:“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当地的一名志愿者,十八岁的他在现场一直都是很开朗很乐观的。有一天他突然说他要去看一下家人,结果没想到他是到了河边去祭拜。原来地震发生时他不在家,躲过了灾害,但是他们一家四口人全部都遇难了。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面对这样大的灾难,灾区人民的表现还是很坚强的。”蒋敏龙说志愿者的经历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去灾区参与志愿工作改变了我很多。在短暂一生中,我们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充实我们的人生。”
在厦门大学的贴吧上,大家也一起表达对四川的祝福。许多帖子提到了地震周年祭:“向5.12大地震的死难者致哀”、“逝者已往矣,生者当奋力!”,都得到网友们顶贴响应,一起为死难者默哀。在校内网上,大家纷纷把状态改为:“5.12晚十点整熄灯三分钟默哀!”“周年祭!让我们一起为四川祈福!”……同学们还参与了为四川加油的投票,参与人数已经达到25673人。泰国的留学生林永翔写道:“去2009-05-11 22:42:36年的5·12是灾区朋友们的痛苦,今年的5·12我希望你们多多愉快。我代表泰国华侨泰人..为灾区祈福!祝你们生活美满幸福!”
12日,许多同学都收到了这样的短信:“下午2:28——去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希望大家能够QQ下线,游戏停止,默哀三分钟,这是对死难者的纪念和哀思。如果你号码多,希望你转发,转发没有好处,但在这里我祝你幸福……珍惜眼前人,珍惜拥有的,谢谢!请签上你的名字,将爱心接力传下去!”这条信息也在QQ群上广为转发。
记者宋佳在校内发起了“地震过去快一年了,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的投票,并邀请了136位不同学校、不同学院的同学们前来参加。在政府的所作所为上,有100位同学认为“政府的营救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预测能力和防震自救的教育方面,尚有不足。”在一年后的我们对地震的心情上,“依旧悲痛和感动”仅比“已经平复了心情,并认为人应该向前看”的人多出两票。在灾后的思考上,同学们都倾向于认为对地震应该有比情感更深的思索,而不消极地认为,反思是政府的责任。在地震的影响上,更多的人对它怀有比较公正的态度,他们认为,地震对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起了很大作用。
另一个关于“在地震中你认为谁是好样的”投票表达了17034参与者的声音。“全体华夏儿女”获得最多选票,其次是武警、消防官兵和国家领导人,而“明星”这一选项却获得了最少选票。
嘉庚学院新闻传播系的吴珞老师认为地震对于这一代年轻人的意义非比寻常,他说:“过去的社会舆论对于80后的一代的评价并不是很高,社会责任感不高。但是在这次地震中,经历过灾难的检验后,80后的力量闪现了出来。我们同学们都是好样的,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明朗的未来。”他鼓励大家乐观向上:“我们不说停止悲伤,我希望我们能够在平静中获得向上的力量。我希望大家以珍惜和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5月12日的汶川细雨绵绵,嫩黄的野山菊布满公祭台,北川县城重新开放供群众祭奠,近2千名百姓聚集在成都天府广场为遇难者默哀,胡锦涛主席深深鞠躬告慰逝去的生命,“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地震摇撼山河,也震彻心灵,或许灾难的积极意义正在于这危难时刻所见的真情,厦大师生在这一场灾难中表现出的团结和无私,不仅让四川学子感动,也为灾区的明天增添了希望。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办公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