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
一、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情况:
甲型H1N1病毒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人群无抵抗力,普遍易感。猪肉加热到71℃以上就能杀死病毒,不会传染甲型H1N1。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的潜伏期约1至7天。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热、咳嗽、咽喉痛、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出现腹泻或呕吐等症状。病情也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肺炎,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甚至死亡,死亡率为0.6%左右。我国卫生部于今年4月30日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截至北京时间8月31日15:00内地共报告3398例,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福建、河南等省病例较多。
二、密切接触者如何管理?
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原则是属地管理,主要管理措施包括:登记并进行7天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疾控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防护条件下,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三、预防甲型H1N1流感做到“三个三:”
卫生部办公厅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中强调百姓预防必须做到“三个三”,也就是三勤、三讲和三早。所谓的“三勤”,指室内要勤通风、平时要勤洗手、每天要勤锻炼。具体来说,勤通风有助于室内空气流通;手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所以一定要勤洗。每天运动20到30分钟,每周三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利于增加机体抵抗力。
“三讲”则是指讲科学,避免滥用药物;讲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被褥、勤晒,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讲文明,不凑热闹,少去拥挤场所。“三早”则是早发现、早报告和早治疗。
四、公众可采取何种措施预防?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咽喉痛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和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公共场所。
(5)、如果生病了,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必要时,戴好口罩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6)、饮食宜清淡,少食肥厚、辛辣食品,可以饮用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7)、为防止季节性流感发生后干扰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开学后可自愿注射季节性流感疫苗,待等到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出来后(10月左右),再酌情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