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低碳生活被提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校区学生记者站对化学化工学院陈秉辉教授做了一次专访。陈教授曾经到英国留学六年,对低碳生活有深入的了解。
记者:陈老师,您好!我想请问老师您心目中的低碳生活是怎样的形式?
陈老师:我觉得低碳生活应该是从点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而不应该成为一种流行的代名词。我觉得现在国内在低碳生活方面跟国外差距很大,因为很多人都不自觉。比如现在提倡垃圾分类,但是我曾经做过有关分类垃圾桶的调查,发现效果非常不好。许多写着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内却被扔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显然是人们随手扔进去的,并没有考虑过垃圾分类的问题。低碳生活意味着应该节约,比如说水的循环利用,例如把洗完衣服剩下的脏水用来冲厕所等等,但是其实这也反映了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个弊端就是如果一件事与我们的经济利益无直接冲突那么就会做不好。我觉得我们在关注低碳生活的时候做每一件事都要问自己这是否有意义,不只是对个人,还要对家庭、对社会。我们国人现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家庭观念强而社会公德差,比如刚刚说到的垃圾分类问题,还有就是一个吃自助餐的问题。很多人明明吃不了那么多却拿很多,情愿最后都剩在盘子里,其实这就是一种浪费,一种对低碳生活的不支持。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一定不能贪多,并且不要以为这是自己花过钱的就可以随意浪费。这基本反映了我们国人的素质还不是特别高,虽然现在低碳生活很被提倡,但是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口号,说到却没有做到。
记者:这样看来显然低碳生活在全中国的普及面并不大,那么请问老师觉得现在低碳生活在学校中的普及度高不高?
陈老师:我觉得不是特别的高。就像是我刚刚说到过的一样,它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只是变成一种口号,一种宣传方式,不具实际成效。
记者:既然这样,那请问老师认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来支持低碳生活呢?
陈老师: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要有一个观念的变化,我们要学会多考虑别人、考虑整个社会。像我就会觉得美国人比较自私,因为他们的工业比较发达,造成了碳的大量排放,这对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我们要改变这种自私的想法,只有思想起了变化行为上才会有变化。学生们一般是骑自行车,这样比较环保。但是对于社会上的人们来说,也希望能尽量少开车。我们国内现在多数都是动力排量很大的车,而在国外某些低碳生活普及度很高的国家,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都是小型车辆,排量只有1.2、1.4等等。
记者:看来老师对低碳生活的确很有见解,那请问您现在有做这方面的研究吗,您对它的关注度如何?
陈老师:研究的话没有多少,不过我还是很关注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了解到现在中国和一些欧美国家的差别在于中国的家庭低碳生活做得很好,基本上家庭角度节能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而工厂节能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去进步。而对于欧洲一些国家来说,工厂的碳排放量已经很低,但是家庭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例如他们常年要保持室内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这样会造成很多的能源损失。我在英国待过六年,据我了解荷兰在低碳生活方面是做得最好的,此外北欧的一些国家例如瑞典、瑞士也很不错,英国稍差一些,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则欠缺一些。
记者:那让我们把眼光从世界投向校园。请问老师觉得在大学校园里推广低碳生活会遇到些什么困难,而我们又将如何化解呢?
陈老师:我觉得推广低碳生活大家在内心里还是非常乐意接受的,毕竟这是一件关爱社会的好事,但是落实到自身比较困难。我认为在大学校园中最严重的恐怕就是食堂的问题,虽然说剩饭剩菜会被当做饲料等等,但是其实在实质上还是浪费了。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调查一下,这个问题真的相当严重。
记者:说起食堂问题,其实不用调查也能大概了解现状。因为我自己也还只是一名学生,我的一日三餐也是基本上都在食堂度过的。而且自己也经常会浪费一些粮食,现在想起来觉得挺不好意思、挺愧疚的。虽然说现在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学校低碳生活都不是太落到实处,但是还是想问问老师对于低碳生活有何展望,您认为它有何意义呢?
陈老师:其实我一直以来都相信低碳将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而我也看到了社会的进步,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的起点太低了。我以前生活在厦门的时候觉得厦门是个非常粗野的地方,而它经过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文明城市。我相信这与领导们的工作是有关系的,通过宣传,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其实现在低碳生活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虽然说人都有阴暗面,但是还是有一句老话:“世上还是好人多!”。
记者:好的,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配合,也谢谢您的支持让我们相信低碳生活的普及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最后我想请您对我们的同学说一句口号来提倡我们支持低碳生活好吗?
陈老师:还是那句很简单的话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记者:好的,谢谢陈老师对我们采访工作的支持!再见!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办公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