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新闻

《校区动态(第二十一期)》

时间:2010-06-17 来源:校区办 浏览:

专题报道

我校第一次学生社团代表大会在漳州校区胜利召开

5月30日,我校第一次学生社团代表大会在漳州校区主楼小报告厅隆重举行,144名学生社团代表参加了大会。校团委书记高忠华,校团委副书记陈雪玲,校团委副书记、漳州校区团工委书记张清榕,各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厦门大学研究生会主席陈粤闽以及其他学生机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上午9:00,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共有14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学生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孙震致开幕词之后,校团委书记高忠华上场为会议致贺辞。他在肯定了学生社团作用的同时,指出了社团存在的问题。随后,高忠华为第六届学生社团联合会委员颁发了任职证书。

第一次全体大会审议通过了厦门大学第六届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报告,通过了关于修改《厦门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的报告,并选举厦门大学第七届学生社团联合会委员,在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中,18名当选代表依次登台致谢。

下午召开的第二次全体大会共有136名代表出席。会议的第一个议程为厦门大学第七届学生社团联合会漳州校区分会委员候选人竞选演讲。21名候选人个个慷慨激昂依次上台演讲。演讲结束之后,大会选举了票数居高的16位候选人当选为我校第七届学生社团联合会漳州校区分会委员。随后,芦小文龙作为我校第七届学生社团联合会委员代表发言。他表示今后社联会将更加注重与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大家一起描绘社联会的美好前景。

在校歌激昂的乐曲声中我校第一次学生社团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学生社团联合会是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引导规范各社团活动,支持各社团发展的学生机构。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意义重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社联会改革的决心,更让我们感受到我校学生工作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相信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各学生工作者的努力下,我校各类学生活动将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厦大青年漳州校区宣传中心 焦剑虹 项舒雨 邹文菁)


先锋校区”漳州校区第七届党团知识竞赛决赛圆满落幕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先锋校区”漳州校区第七届党团知识竞赛决赛于5月21日在校区主楼大报告厅举行。校区党工委副书记梁卫中,校学生处副处长、校区学生办主任郑建华,校团委副书记、校区团工委书记张清榕,仲裁嘉宾我校公共事务学院思政系主任杨晨副教授,公共事务学院赵颖老师以及各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出席了比赛。

经过初赛选拔,国际关系学院、管理学院、海洋与环境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软件学院六个学院的代表队成功入围决赛。决赛采取现场答题的方式,每支代表队派出三名选手。本次决赛的考查范围为党史、团史、校史、党章、团章以及时事政治等。

晚上7:30,党团知识竞赛正式拉开帷幕。比赛上半场进行的是必答选择题和快速判断题。随着比赛的进行,各院的选手们陆续进入比赛状态,开始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以精彩表现引得观众连连欢呼喝彩。下半场是激烈的抢答竞争和扣人心弦的风险题回答。最后,管理学院以190分的高分荣获一等奖;海洋与环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获二等奖;国际关系学院、软件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获得三等奖;法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外文学院、公共事务学院获得最佳组织奖。

比赛在大家的掌声与赞叹中缓缓落下帷幕。在采访中,梁卫中对本次比赛的承办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校区会进一步将加强党团知识普及的建设工作。他指出:“本次比赛就其选手表现及比赛规模和效果来看都值得肯定。”同时梁卫中也对校区党团知识宣传提出了宝贵建议,鼓励多种途径,创新形式地宣传党团知识。

本次比赛由校区学生办、团工委主办,厦大青年漳州校区宣传中心承办。作为校区的传统品牌赛事,本次党团知识竞赛旨在庆祝建党89周年,通过比赛提高我校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进我校学生对党团历史、时事政治和校史校情的了解,保持我校党员、团员的先进性。

(厦大青年漳州校区宣传中心 林芳宇 罗天禅 龙泽民)

我校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在漳州校区鸣锣开赛

5月15日上午,我校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初赛在漳州校区公共教学楼1号楼鸣锣开赛。土木工程系主任王东东教授,土木工程系宋雨副教授、雷家艳、高婧等四位专业老师担任评审嘉宾,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明伟,学院团委书记张伟,团委副书记刘建敏、辅导员熊剑龙以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林晶等出席比赛现场。本次初赛参赛队伍为非专业组总共28支,每组由3名同学构成。

本次结构设计大赛的题目是纸质简支桥的设计,利用主办方提供的白卡纸和胶水,制造能够承重40到70公斤的桥梁,承重比大的队伍获胜。比赛开始后,各参赛队带着他们精心制作的模型按照顺序一一上台展示,分作品称重、PPT展示以及加载实验三个环节进行。诸多优秀参赛队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承重最强的“特工队”承重比超过了168,这意味着他们平均每一克的作品自重就可以承载起168克以上的重量;制作工艺最优的“未年华”作品无论是节点还是外观的处理都十分讲究,简直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造型最美观的“BTSU”作品美轮美奂。每个队伍都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参与这次比赛,许多参赛队利用课余时间通宵达旦地制作模型,反复测试,尽管结果有成有败,可参赛选手都纷纷表示这样的参赛经历十分有益,在努力的过程中不仅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也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更深化了自己对于力学知识的理解。

经过一个上午的激烈角逐,特工队、未年华、第三班等十一个队伍进入本次结构设计大赛的决赛,决赛最终还将产生出最优秀的三支队伍代表我校参加今年七月在厦门理工学院举办的福建省第三届结构设计大赛。

比赛结束后,王东东教授做了点评和总结,他感谢各位参赛队员对于比赛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同时指出,虽然本次赛事的题目难度较大,但是各参赛队伍还是表现出了对于赛题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较高的竞赛水平,他鼓励进入决赛的选手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作品,挑战极限,以优异的成绩赢得进入省赛的资格。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刘建敏郭钰)


我校第六届“嫩苗杯”生物知识竞赛决赛在漳州校区举行

5月30日上午,我校第六届“嫩苗杯”生物知识竞赛决赛在漳州校区主楼大报告厅举行。竞赛由校区教务办、学生办、团工委、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生命科学学院团委承办。

“嫩苗杯”生物知识竞赛是面向漳州校区全体同学的传统赛事,此前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本次竞赛共有来自各个院系的近600人参加了4月25日举办的初赛,初赛形式为笔试,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分别进行比赛。非专业组四人一队,代表队成绩由四人笔试总成绩计算;专业组取学院08级、09级各班成绩最高四名选手进入决赛。最终,来自海洋与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的四支队伍进入了本次非专业组决赛。

校区党工委副书记梁卫中,校团委副书记、校区团工委书记张清榕,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小平出席了决赛。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李振基教授、罗大民教授,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田蕴副教授、张连茹副教授,实验教学中心赵扬高级实验师担任现场评委。决赛设个人必答题、团体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选择题四个环节;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的选手同时交叉进行。

比赛过程中,场上选手积极思考、冷静作答,场下评委耐心解答、细致分析,现场选手们个个信心饱满、胸有成竹、作答精彩。高正确率令比分一度呈现焦灼状态,气氛紧张而又激烈。最终,“W()N”队荣获一等奖,“海燕归来”队荣获二等奖,“炮炮兵”队和“超生游击队”获三等奖;专业组中,二班联队荣获一等奖,一班联队荣获二等奖,三等奖由三班联队和四班联队获得。

举办本次大赛,是生命科学学院“更加积极主动地促进学风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学院“温馨学院,师生同行”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动全校性选修课程《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进一步引导、激发全校同学学习、热爱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丰富科技学术活动氛围。

(生命科学学院)


我校第四届“育苗杯”化学知识竞赛在漳州校区圆满落幕

5月23日下午3:00,我校第四届“育苗杯”化学知识竞赛于漳州校区主楼大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区党工委副书记梁卫中,校团委副书记、校区团工委书记张清榕,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金能明、党委副书记潘宝柱、化学系主任袁友珠、化工系副主任曹志凯、化学化工学院办公室主任王沈扬、团委书记陈夷出席本次决赛,化学系副主任朱亚先,任艳平和连伟担任大赛评委。

经过近两小时的精彩角逐,最终来自09化学系的“UFO”队凭借扎实的化学知识,良好的现场发挥,灵活的应变能力将冠军头衔收入囊中;“Astatine”队和“旗东强”队获得二等奖,“齐德龙”、“铜铱锌”、“东邦不败”获得三等奖。

竞赛吸引了来自全校化学、化生、化工、生工、海洋、材料、医学等专业的化学爱好者们相聚一堂、展示风采、锻炼自我,同时大赛为广大同学深入学习化学学科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在感受化学学科魅力之余,通过趣味新颖的比赛形式,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并激发广泛阅读的兴趣,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竞赛以“发现化学人才、弘扬化学魅力”为宗旨,致力于提高学生研究创造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本次大赛由教务处,校区学生办、团工委,我校国家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化工学院主办,由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漳州校区分会、漳州校区CIE化学社承办。

(化学化工学院 李竟菲 陈一帆 张薇婷 王小华)

我校第二届“我是外交官”外交知识竞赛系列活动

在漳州校区圆满落幕

5月7日,我校第二届“我是外交官”外交知识竞赛系列活动在漳州校区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涵盖专题讲座和外交知识竞赛、外交风采展示等内容,得到了校区各院系同学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

本次活动的开幕式暨首场讲座于4月11日晚举行,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田、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俊清应邀到场并致辞。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勤作了题为“透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学术讲座。随后两周内,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赵海立、助理教授林达丰等老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对东盟的外交战略”、“9•11后美国情报系统检讨”等讲座。

活动的第二阶段为外交知识竞赛,初赛于4月25日举行,共有来自各院系的70余支队伍200多人参加,最终选出前五名进入决赛。5月7日晚七时,期待已久的外交知识竞赛总决赛于校区主楼小报告厅精彩亮相。决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挺进决赛的五支队伍轮番上阵,最终来自经济学院的“棒棒堂”队、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芒”队分别获得一、二等奖,“3w.com”队列第三。整场比赛中,来自政治系的赵俊同学以征服一切的勇气、超凡脱俗的智慧荣获“最具外交潜质奖”。

本次“我是外交官”系列活动由漳州校区团工委、校区教务办和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国际关系学院团委承办。旨在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普及外交知识,引领大家关注时事政治。通过讲座、知识竞赛、模拟联合国气候峰会等环节的锻炼,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燃起了同学们对外交知识的关注。

(国际关系学院 郑碧娇 李王蓓)

我校第二届“阳光心灵大使”选拔赛在漳州校区成功落幕

5月23日晚,我校“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之“拨动心弦,飞扬青春——第二届阳光心灵大使”选拔赛在漳州校区小报告厅圆满结束。校区党工委副书记梁卫中,校团委副书记、校区团工委书记张清榕,各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及嘉庚学院心灵家园会长廖静飞和第一届阳光心灵大使高雄出席,厦大心理咨询中心陈梅香、黄福生,嘉庚学院郑晖等老师出任比赛评委。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外文学院的刘晓晨最终获得阳光心灵大使称号。最具亲和力、人气、才艺、机智和风趣单项奖也都花落各家。

经过了激烈却不失生动的笔试初赛和微型心理剧为主要方式的复赛,最终有6名选手从近百名最初报名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在经过了第一环节的自我介绍之后,大家纷纷在第二环节——“寻找阳光”中将最真实与精彩的自我展现在全场嘉宾评委以及观众面前。第三环节情景设置题将决赛现场的气氛带到了顶峰。

此次心灵大使选拔活动,是我校“525——我爱我”第四届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月的重要活动之一,由校区团工委及厦大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主办,厦门大学阳光心理志愿者团队承办。主题词为“情绪”,旨在大学校园内寻觅阳光的力量,传播健康心灵理念,让每一位大学生懂得自我调剂以及和他人融合。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李芙蕊)

我校第二届“健康生活月”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5月23日上午,医学知识竞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漳州校区成功举行。校区团工委书记张清榕,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琥,医学院副院长张业、赖晓琴观看了比赛并为获奖队伍颁发了奖状与奖金。至此,由校区团工委主办、医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医学院漳州校区学生党支部协办的历时一个月的第二届“健康生活月”系列活动暨医学知识竞赛圆满落下帷幕。

经过2个小时的较量,由管理学院和医学院联合组队的“康乐队”凭借其堪称完美的表现摘得桂冠,“3+1”队(医学、信科)和“营养快线”队(外文、医学、信科)荣获二等奖,“白衣卫”队(医学),“海洋医号”队(海环)和“维C++”队(管理)紧随其后荣获三等奖。

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吸引了全校同学的广泛参与。活动通过健康知识讲座、问卷调查、医学海报展、医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拓宽了同学们的参与途径,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顿丰盛的医学知识大餐,为树立“健康校园,你我先行”的理念做出了努力。本届“健康生活月”系列活动暨医学知识竞赛继续秉承“掌握医学常识,打造健康体魄”的精神,以“健康校园,你我先行”为口号,是医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校党委“和谐校园,青春先行”主题活动的号召,全力打造的医学特色品牌活动。

(医学院 王骥洲 邹芬芳)

我校第二届“湛蓝风华”海洋文化活动月在漳州校区精彩闭幕

5月15日,我校第二届“湛蓝风华”海洋文化活动月之游泳邀请赛暨海洋文化活动月闭幕式在漳州校区游泳馆举行,为“湛蓝风华”海洋文化活动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尽管当天早上不期而至的大雨给比赛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然而并没有浇灭选手们的斗志和现场观众的热情。选手们拼尽全力,奋勇向前,在各个项目中以出色表现赢得良好的成绩。比赛一直持续到下午,海洋与环境学院团委副书记吴珊珊和辅导员胡长占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状及纪念品,并与这些海之骄子合影留念。

至此,历时一个月的“湛蓝风华”海洋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圆满结束。在随后的简短闭幕式上,吴珊珊致闭幕词。她首先回顾了整个海洋文化活动月的活动流程,总结了本届“湛蓝风华”海洋文化活动月所取得的三点收效,并对下一届海洋文化活动月充满期待。

(海洋与环境科学学院 辛雨洁 徐晗阳)

我校第一届拼接机器人竞赛在漳州校区成功举行

5月28日下午,我校第一届拼接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在漳州校区理工大楼隆重举行。校团委副书记、漳州校区团工委书记张清榕,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旸、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姚斌,校区教务办、实训中心老师到场观摩。决赛现场由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林明华主持。

姚斌首先致辞。他介绍了比赛的宗旨,对前一阶段比赛的顺利进行表示祝贺,并对参赛队员们寄予厚望。

接着,进入决赛的十二支队伍依次上场演示作品,并向大家阐述设计理念。“EVA”团队自主研发的自动写字机“EVA Writer”应用光敏自动检纸,开关自动控制,自动移位、换行、记圈。“未来战车”团队利用单马达同轴丝杆双驱动技术、红外方向控制、声音控制、光敏遮阳,实现了平台翻转、座位的升降与转换。“play fun”团队研发的自动灭火车“X战警”,“翱翔海洋”团队的“工厂自动流水线”,“Flyingfish”团队的“智能运输机”,“DZ3”团队的“自动扫雪机器人”等等,每一支队伍非凡的创意与构思给大家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由外文学院09级三名本科生组成的“DARK BLUE”代表队,克服自身的文科专业背景因素,从四十支初赛队伍中脱颖而出,闯进了本次决赛。

经过一番激烈角逐,由软件学院09级王威、吴舜、王跃杰三名同学组成的“EVA”代表队以压倒性的优势独占鳌头,勇夺一等奖。来自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外文学院等同学组成的其它11支代表队分获二、三等奖。

最后,本次竞赛的指导老师胡天林进行赛事总结。他对每一支代表队的表现都非常满意,认为大家的设想和构思都很奇妙,在没有专业基础背景的情况下,各代表队在短时间里能取得如此高的水平实在令人吃惊!他也期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可以让自己到达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

第一届拼接机器人大赛是由教务处、漳州校区团工委、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一项科技学术类竞赛。本项竞赛以“发展、和谐、科技、创新”为办赛思路,以让同学们在比赛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为宗旨,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为机器人爱好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和自我展示的舞台。活动从5月初启动以来,得到了来自全校各院系的支持,报名参赛的同学有来自理工类的,也有来自文科、经管类的专业。最终按报名时间的先后,120名同学共四十支队伍参加初赛。在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参赛同学经过系统的培训、初赛选拔,最终确定十二支队伍共36名同学参加了本次决赛。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林明华 郝彬)

我校首届材料设计大赛非专业组决赛在漳州校区举行

“New Idea, New Materials!”5月8日上午,由漳州校区教务办主办,材料学院承办的材料设计大赛非专业组决赛在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来自建筑、艺术、外文、物理机电以及材料学院的同学们纷纷展出了各自的DIY作品。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谢大康教授,材料学院程璇教授、党委副书记洪秋霞、漳州校区教务办钟杰等老师担任本次决赛评委。作为材料学院首届科技文化节的重头戏,本次材料设计大赛吸引了各院众多设计爱好者的参与。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王冠清等同学的作品“钢铁森林”、材料学院邹娇娜的“白色梦想”等作品获奖。谢大康教授为作品进行了点评,他从工业设计专业的角度出发,对本次设计作品的优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开拓了参赛同学们的思路。

本次非专业组比赛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能力,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围绕绿色环保和低碳经济这个主题,创新性地将其制作成为有实用价值的生活用品、工艺品或装饰品。主办方还通过校区图书馆三楼展厅的作品传播绿色理念,推动学生参与“绿色校园”建设。首届材料设计大赛旨在促进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激发同学们学习工程技术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动手技能。

(材料学院 黄子敬)

法律文化节•法律知识竞赛”决赛顺利举行

5月14日晚,“法律文化节·法律知识竞赛”决赛于漳州校区小报告厅隆重举行。决赛采取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混合组队的形式,有分别来自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外文学院等八个学院的学生参加。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团委书记郑镇锋、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刘建敏、经济学院辅导员袁愉年、林嘉斌及法学院团委副书记高斌作为嘉宾莅临现场观看比赛。

决赛形式多样,分为“谁与争锋”、“大家来找碴”、“争分夺秒”、“你比我猜”、“巅峰对决”等环节,内容纵横古今,融汇中外,涉及刑法、宪法、婚姻法、诉讼法和中国法制史等多方面的法律常识。激烈的角逐过后,第四组和第六组的选手打成了平局,通过“终极PK”,第六组选手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高斌在活动尾声对此次比赛作简短点评。他感谢各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感谢为活动辛苦工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对活动作了简要回顾,希望法律知识竞赛能够延续下去,越办越好。

本次知识竞赛由漳州校区团工委主办、法学院团委承办,并由法学院学生会漳州校区分会及厦门大学法制宣传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执行,旨在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处理日常法律问题的能力。活动不仅增进了不同院系同学之间的友谊,激发各专业学生研习法律的兴趣,而且使更多人了解法律,宣传法律,研究法律,让专业的更专业,让业余的更博学,切实达到“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建设创新型法律人才”之目的,践行了“以法问道,以律会友”的比赛精神。

(法学院 高斌 李昕婷)

2010年漳州校区武术比赛圆满闭幕

5月30日,由我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的厦门大学武术比赛暨《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工作在漳州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比赛得到广大热爱武术同学的支持,参赛人数创历年之最。来自19个学院的280名参赛选手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分别决出太极、功夫扇、形意强身功、长拳4个大项,17个小项的名次。

高校武术是武术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担负重要任务。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倡导广大学生更多地参与传统体育活动是本次赛事的宗旨。此次比赛的成绩首次计入学校学年体育部竞赛成绩评比,此举将会对武术在校园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育教学部 孙滨)

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在漳州校区展开

5月5日中午,由漳州校区团工委、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主办,青年志愿者协会漳州校区分会阳光心理志愿者团队承办的“拨动心弦,飞扬青春”——阳光心灵大使选拔大赛在北区食堂门口展开了第一天的报名。该比赛集娱乐和学习于一体,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主动积极地汲取心理健康知识,学到人际交往的技巧,敞开心扉,做一个自信、自尊、自强、乐观的当代大学生。

据了解,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部分。初赛包括笔试和照片收集及评述两部分;复赛阶段将进行限时的微型心理剧角色互换表演;决赛包括DV或PPT形式的自我介绍的展播,展示“阳光”心理的才艺表演和情景设置等。大赛将评选出阳光大使、最具亲和力奖、最具才艺奖等奖项。

“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心理健康的第一标准就是接纳自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5·25大学生心理活动日”在全国高校得到了普遍认可,全国高校都利用这一天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许多高校还设立了“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置于重要突出地位。

(校区学生记者站 王良平 张敏)

工作进展

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区校共商综合治理

为切实贯彻落实5月3日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省市及学校综合治理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漳州校区安全稳定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5月6日上午,漳州校区管委会、嘉庚学院与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召开专题会议,会议针对校区及周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进行讨论和部署。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党委副书记张逸南、社会发展局局长李元茂、公安分局局长安军,校长助理、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巧萍,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嘉庚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鲁同安、嘉庚学院副院长雷锐生以及校区办公室、校区保卫办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王巧萍表示,近年来漳州校区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校园周边区域治安状况更加良好,这都得益于招商局开发区的大力支持,是区校密切配合的成果。王巧萍介绍了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五一”前校区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开展的安全大检查,对校区和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等有关情况,从总体上看安全稳定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校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及时消除隐患。

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王巧萍提出了改善校区周边交通状况、净化和整顿周边社区娱乐环境、治理违规经营的网吧、饮食摊点、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加强旅店和出租房管理、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力度等需要开发区协调解决的问题。

张逸南表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事就是开发区的事,要认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他说,近几年校区切实落实安全防范的主体责任意识、管理措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