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新闻

【记者观察】生活费,你慢点跑!

时间:2010-12-14 来源:校区学生记者站 浏览:

“咦,我这个月的生活费怎么又花超了?”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身边的同学这样说到。现在距开学已经有3个月的时间,大一新生们已经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开始逐步规划自己的未来。但是,他们真的能够合理有计划的管理自己的生活支出吗?近日,记者针对大一同学生活费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理想现实,差距很大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一同学实际生活费与计划生活费普遍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同学的理想生活费在600至1000元之间,而实际生活费用往往超过1000元。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记者对此采访了一些同学。外文学院的董璐面对这个问题显得很无奈,她说:“去一趟超市,买几次烧仙草,钱就不知不觉少了好多。若是去一次厦门那更夸张,感觉没买什么东西,几百块就没有了。”对于同样的问题,大二的同学,来自软件学院的刘知雨说:“我刚上大一的时候生活费也总超支,因为要买很多学习生活上的必备用品。”

总的来看,造成这样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两方面:第一,大一新生入校不足半年,生活学习方面的准备不够充足,需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多。生活费超支是购置生活必备用品、适应新环境的过程。第二,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再加上校内外诱惑众多、对漳州或者厦门的物价水平不够了解,许多同学缺乏对消费的合理控制与规划。

所以说,差别虽大还是有因可寻的。同学们也不需要有太多的困扰。

男生女生,差别很大

在调查过程中,男女同学在消费上的差异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差异之一体现在消费观与消费方向上。女生的平均生活费会略高于男生。是因为女生去厦门的频率比较高,而且女生用于购买衣服、鞋子、化妆品的支出比较多。而男生用于外卖、杂志的费用会高于女生。

差异之二体现在男女同学对于打工的看法。在记者了解到的不管是有过打工经历的还是有打工意向的同学中,女生都多于男生。一位来自人文学院,正在打工的女同学说:“打工算是一种实践经历吧,还能赚到钱。爸爸妈妈赚钱都不容易,在这里物价水平还是蛮高的,生活费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预算。我通过自己打工赚到一些零花钱,既有意义又能帮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同时还能帮我改掉乱花钱的毛病。”

让生活费慢下脚步

面对居高不下的生活费,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的柴奥同学说:“我准备了一个记账本,将每天的花销记下来。每次把账目整理完时就会知道最近花了多少钱,哪些是应该花的的,哪些是浪费的。这个账本时常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当我发现我已经花了很多钱时,就会抑制购物的冲动了。”

除了记账,做预算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每个月做个简单的花销预算,计划自己这个月主要买些什么,这样就会尽量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

此外,我们都是学生,还并未真的独立,生活费大都来自于父母的工资。当自己的消费欲望难以克制的时候,想想父母的辛苦工作,相信也会有一定的节制作用。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办公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