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建党90周年,厦门大学“重温红色记忆”百场红色电影展播于5月13日至7月17日的每个周末晚在漳州校区举行。
《刑场上的婚礼》——爱情与爱国的交织
5月28日晚,红色电影之《刑场上的婚礼》在校区大报告厅上演。
影片讲述了在1927年,逃婚的陈铁军被广州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周文雍所救,之后他就参加了革命。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员陈铁军和周文雍以假夫妻的身份开始组织起义的机关工作。怀着共同理想和抱负的他们,为党和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多项艰巨的任务。在共同的生活和战斗中,两人萌生真挚的爱情。后来,广州起义后,由于叛徒告密,二人被捕,被判死刑。在狱中,两人经受住了威逼利诱,不畏严刑拷打。最终在刑场上,这一对深爱对方、深爱党、深爱国家的共产党人在众人面前庄严宣布举行婚礼。
在这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党经历了不少考验。尤其在建党之初,更是困难重重,但是党和每一名革命者都怀着伟大的革命抱负,誓要为人民冲出一条血路,无论任务多艰巨,即使要牺牲生命,也坚决地把党的任务执行到底,直到革命得到真正成功为止。《刑场上的婚礼》歌颂真挚的爱情,更是歌颂爱党爱国之情,令人为之动容。周文雍与陈铁军这两位革命烈士救国救民,视党和人民为自己的亲人,他们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忠诚,展现出他们无比英勇的革命情怀,是党和人民永远值得怀念的英雄,他们是最伟大最可爱的人。
《刘三姐》——反封建斗士的颂歌
5月29日晚,电影《刘三姐》在校区大报告厅展播。时间未到,场内便已座无虚席。
影片《刘三姐》讲述了壮族儿女反抗封建压迫、智斗财主的故事,其中刘三姐聪明机智、威武不屈,她的歌声如画眉一般清亮动听。故事一开始,便展现了美丽的桂林风光,刘三姐撑着小舟,唱着山歌远远而来,正在打渔的老渔夫和渔夫的儿子阿牛被声音迷住了,原来刘三姐因为反抗她家乡的财主而让财主恨之入骨,财主想要害她却让刘三姐逃脱了。老渔夫和阿牛邀请刘三姐去他们家住下。因为刘三姐在壮族儿女心中的地位很高,众人纷纷往刘三姐的居住地来,这一现象遭到了当地的财主莫老爷的忌惮,他用尽手段威胁刘三姐不许再唱山歌,被刘三姐用山歌讽刺了回去,后来刘三姐与莫老爷约定了对歌,若莫老爷输了则不得干涉他们唱山歌,莫老爷同意了,想尽办法邀请了众多所谓的名士。
对歌是整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所谓的名士们拿着歌书用一成不变的语调唱歌,而刘三姐的山歌内容丰富,各种人民熟悉的事物信手拈来,刘三姐的机智果敢和酸儒们的呆板贫乏形成鲜明对比,对歌最终以群众的压倒性胜利结束。莫老爷因此怀恨在心,找到机会把刘三姐绑回家中,企图用绫罗绸缎山珍海味收买她,但刘三姐不为所动,用山歌狠狠的嘲讽了莫老爷,也表明了自己绝不会妥协的决心,后来在阿牛等人的帮助下,刘三姐逃出虎口。
故事的最后刘三姐与阿牛互相剖白心意,两人撑着小舟在江上顺流而下,伴着嘹亮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影片以极具诗意的方式结尾。
《刘三姐》一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山歌的运用,以歌智斗、以歌传情,生动的表达了壮族人民反抗封建势力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动听的歌声伴着醉人的桂林风光,使得电影在这么多年以后依然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
一个同学表示,经典电影之所以是经典,确实有其成为经典的理由,虽然影片制作远远比不上现代的大片,但是人物传神的表演、青涩的感情、动听的歌声以及影片所表达的内涵,都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了。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办公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