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新闻

第八年!山海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2019-05-26 来源: 浏览:

 

2019年5月15日,校党委书记张彦率团赴宁夏隆德考察、调研、督导对口帮扶工作。

上周,校党委党校的一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学习班近40名学员长途跋涉,辗转飞机、火车、汽车“联运”历经20多个小时后,抵达了宁夏隆德,在这个西北小城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学习、培训和扶贫实践。

他们的到来,再次在县城刮起了一股“厦大风”。学员们在学习之余,举办了电商扶贫、法律援助、教育合作、农产品深加工、农牧养殖、医疗扶贫等14场专题讲座,吸引了当地2400多人次参加。

隆德是我校定点扶贫县,校县于2012年底建立结对关系。近七年来,厦大按照“隆德所需,厦大所能”的方针,以教育扶贫为基础,产业扶贫为重点,科技扶贫为途径,智力扶贫为抓手,打出一套“组合拳”,全力帮助隆德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以2018年为例,学校共为当地免费培训各类学员400多名;继续建好“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联合宁夏大学建立“厦门大学-宁夏大学-隆德县人民政府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出资100万元进行张树村扶贫车间二期建设;购买当地农产品近300万元;等等。

今年4月,隆德如期摘帽脱贫,但厦大帮扶的步伐没有停下,学校与隆德签订了新一轮定点扶贫框架协议。校党委书记张彦表示,厦门大学“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将从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扶助成果、升级扶贫项目、扩大后续援助、拓展合作领域方面继续支持隆德县建设和发展。

黄土地上的厦大人

左图:马龙到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调研帮扶需求。

右图:胡雄在张树村人造花扶贫车间。

考察隆德县闽宁扶贫产业园,造访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探望残疾人托养中心……走在前面的隆德县委常委、副县长马龙滔滔不绝地向扶贫调研组介绍着情况,每到一处他都非常熟稔,特别是扶贫项目,每一家的产值、就业、销售等等,他更是如数家珍。41岁的马龙来自厦大。

临近中午,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第一党支部书记胡雄和司机一起将6吨土豆种子拉回了村,卸下后,胡雄又一户一户给村民送去。每进一户,乡亲们都会和胡雄相熟地寒暄几句,有些将自家刚蒸好的馍馍或土豆塞到胡雄手中,胡雄啃几口,一顿午饭就算吃过了。32岁的胡雄来自厦大。

晨光初露,朗朗的读书声在隆德四中校园响起。“叮铃铃”,黄真真站上讲台,打开讲义,面对着台下40多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开始了《道德与法治》的讲授。离她不远处的办公室,她的四名支教同伴正在认真备课中。24岁的黄真真及她的同伴同样来自厦大。

……

这些年,出现在隆德的厦大人越来越多:挂职扶贫的厦大干部、科技帮扶的厦大老师、志愿服务的厦大学生……这些人的到来,给小小的山城带来了观念、信息、资源和技术,更带来了开放、灵动和活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不远千里来到隆德的厦大人,身上那股子踏实、肯干、不怕苦的劲儿让当地人打心眼里喜欢。

时至今日,张树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忠仍清晰地记得胡雄第一次到村里时说的话,“我要尽我所能带动老百姓先脱贫再富起来!”听闻此言,张世忠从心里对眼前的这个“书生”另眼相看。

胡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胡雄住在村部一间9平米的房子中,一张床、一张桌、一个简易衣柜,墙上几张厦大校园风景照,便是胡雄的全部家当。到张树村的大半年时间,胡雄很少在村部呆着,常往村民家里或田间地头跑。几个月下来,他晒黑了,人瘦了,村里93户建档立卡户,每户至少跑了6遍。就是在这一趟趟的跑家串户中,胡雄准确摸清了村情村况,也找准了下力的地方:重点关注尚未脱贫家庭和五保家庭,并继续巩固提升张树村的主导产业——肉牛养殖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

看着和村民们“同吃同劳动”的胡雄,张世忠很心疼,“为了张树村脱贫,胡书记确确实实是把苦下下了”。村民们也对这个南方来的年轻人赞不绝口,“这个胡书记,不怕苦,人老实,说的少干的多,是实实在在为俺们谋福利来的!”

厦大科技撑起企业的“腰杆”

吴彩胜副教授帮助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调试安装高效液相色谱仪

隆德县西郊,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

一片现代化厂房中,有12栋属于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以当地特产的马铃薯为原料,将其淀粉深加工为水晶粉丝和方便粉丝。

对这样一家食品企业来说,产品质量至关重要。2018年,我校环境与生态学院的陈猛副教授课题组和药学院吴彩胜副教授课题组,帮助该公司建立了一个450平米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研发中心,实现了产品质量内控与检测,迅速打开了市场销路。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8条生产线,产能达到了数亿元,一年可消化马铃薯15万吨,带动马铃薯种植10万亩,可为当地提供约450个就业岗位。最近,公司开始给永辉超市供货,也和中石化、海底捞等大型企业达成合作,这让该公司总经理杨俊有很感慨,“有了厦大科技的‘撑腰’,我们的产品质量更稳定,市场信誉度也高了一截。”

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与研发中心只是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和厦大合作的第一步。吴彩胜说,接下来,双方将会在马铃薯种植、产品全程安全追溯体系,马铃薯功能型食品研究与应用,马铃薯生物技术应用、隆德地道中药材产业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与吴彩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环节的难题不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张德富教授则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帮助隆德乡亲解决“种什么”和“怎么卖”的问题。

名为“我知盘中餐”的平台曾在去年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它搭建的是一个大数据精准助农新平台,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农产品供销问题,为农村与农户提供农产品价值链四大核心环节的服务:种植规划服务、种植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和品牌建设服务。

目前,已有枸杞、党参、黄芪、土豆粉丝、养生茶、茶树菇等多种隆德土特产在这个平台上展售,销售额近30万元。

厦大的科技之风正源源不断地吹入隆德的黄土地。在厦大和校友企业——福建康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厦大以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积极推动厦大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推动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扶贫模式。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0多家,解决就业3000多人。

要像支教老师那样优秀

支教队员在上课。

一年前,13岁的回族女孩穆平对未来大学的目标还没定的那么高,只是觉得“二本就可以了”,但在她遇到一群人后,开始觉得自己的目标定低了,因为她想变得像“他们”一样优秀。

穆平口里的“他们”是厦大第20届支教团的5名队员:黄真真、武晓琳、舒楠、潘苑、黄晓韵。

2018年7月,黄真真一行来到穆平所在的隆德四中,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主要承担七、八年级政治、信息、生物、音乐、物理等科目的教学。

在穆平看来,这群来自厦大的大学生“老师”和其他老师不太一样:思维活跃、理念先进、还很幽默,善与学生“打”成一片。在他们的课堂上,常出现翻转课堂、情景模拟、体验教学等,这让他们的课堂妙趣横生。

课后,这群年轻的老师还会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些分享犹如石子入湖一样,在班里50多个孩子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穆平还知道,除了教学,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助学。她所在的隆德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初中,有2/3的学生来自农村,留守儿童300多名。这让该校的助学任务更显艰巨。

一年来,黄真真和同伴们想方设法,共募集到各界人士助学捐款6万多元,资助了97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募集到7000余元的爱心助学物资,发放到200多名贫困学生手中;募集1503本、价值2万余元的课外读物,在各班设立“书香一厦”图书角。

黄真真一行的工作得到了隆德四中校长古永胡的高度肯定,“他们把理想和信念的种子深植在隆德四中孩子的心中,深植在这片山区土地的沟沟壑壑!他们的工作已成为隆德四中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穆平憧憬着外面世界的时候,18岁的李红已经先她一步来到了外面。李红就读于隆德县职业中学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从去年开始,厦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始接收这个专业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前来实习实训半年至一年,每个月还给他们发工资。迄今,已有34名学生从隆德来到了厦大。

虽然这是李红第一次远离家乡,但是思乡之情并没有那么深切。充实的学习、开阔的视野、友善的人们、怡人的环境,让李红在厦大的日子很滋润。况且,离她实习地点不远处的厦大勤业餐厅,从今年3月起,还开了一间“宁夏隆德特色食品窗口”,这里面来自家乡的地道隆德食物多少能安抚一下她那想家的心。

(文\宣传部  李  静 图\受访者 隆德县委宣传部


采访手记

尽管第一次到隆德,但内心对这个远在西北的小城并不陌生。

在学校的各种文件、新闻里,能经常看见她的名字;从学校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同事的嘴中也能常常听见那片土地上的事情。

于是,对这个小城有了一种天然的亲近。

到隆德后,发现很多地方都有“厦门大学”字样: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厦门大学隆德县电商服务中心、厦门大学对口支援残疾人康复基地、厦门大学援建张树村扶贫车间……这更拉近了我对她的亲近感。走在隆德的大街小巷,若当地人听说你来自厦大时,更是无比热情。

隆德县委书记袁秉和深情地说,隆德县广大干部群众将永远铭记厦门大学对隆德的无私帮扶、真诚相助!

从隆德返厦的途中,我在想,在隆德人的眼中,厦大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心中常有农民、不知疲倦的张德富教授,还是帮他们攻克技术难关、年轻富有活力的吴彩胜副教授?是马不停蹄、始终把扶贫放在心中的马龙、还是和村民们同吃同劳动、晒得黝黑的胡雄亦或是青春有朝气、做起事情来却一板一眼的黄真真?

我无法知道确切的答案,但在几天的采访中,我能确切地感知到,隆德人对厦大人的感情,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热爱和欢迎。

也许,在隆德人看来,厦大人就是这样一幅群像:他们善良、智慧、有力量;他们富有家国情怀,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心中始终对隆德、对宁夏这片祖国西北的黄土地充满着深深的感情!

(宣传部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