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党对学校人才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卓越人才战略,着力打造卓越人才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6月15日,学校召开厦门大学人才人事工作会议,系统总结近年来人才人事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明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人才人事工作的目标任务,就做好新时期新阶段人才人事工作作出部署。

当天上午,校长张荣做题为《深入实施卓越人才战略,着力打造卓越人才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主题报告。他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大学按照党中央关于“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弘扬“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优良传统,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人才人事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张荣表示,高端人才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进入新时代,要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直面学校人才人事工作存在的问题,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思想引航、精准导航、平台助航、系统领航、政策护航、保障启航,把一流人才引进来、让一流人才长起来,推动人才队伍强起来。他强调,要更新观念,凝聚共识,聚焦高端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形成部门协同、校院联动、运转有序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要推进以才引才,以学科规划为驱动,深入推进精准引才计划,延展引才力量,拓宽引才网络;要推进以才聚才,发挥传统平台作用,打造一批新型学科交叉前沿平台,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广阔舞台;要推进以才育才,重视青年教师培育,推进人才一体化培养,制定“一人一策”培养方案,推动学科带头人“做科研”与“带队伍”双重任务一起落实;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落实重点改革举措,强化系统性,力求突破,务求实效;要建立一流人才体系,强化服务保障,实现内外并轨、同台竞技,充分调动教师、党政管理、技术支撑三支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副校长江云宝从队伍概况、人才战略、建设方略三方面,解读了近期出台和拟出台的关于人才人事工作的2份主文件和7份配套文件,提出学校将围绕人才管理、人才引育、聘任聘用、人才评价、资源配置和激励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实施新时代卓越人才战略,以建设学术荣誉体系、学术激励体系和准聘长聘体系为中心,打造新时代卓越人才体系。
会议分成十二个小组,结合学校领导报告和会议文件深入开展讨论,对学校人才人事工作和有关文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本次会议主题鲜明、正当其时,对加强学校人才人事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学校关于人才人事工作的谋划和制度文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和服务保障,汇聚、培育一流人才和一流团队,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人才都能各展所长;各学院要切实将引才育才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增强做好人才人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天下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宁邵、外文学院院长陈菁、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尤延铖、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侯利标、化学化工学教授院侯旭、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明智等六位代表做了交流发言,汇报分组讨论情况,分享各单位做好人才人事工作的经验做法和优秀人才团队成长的感受体会。校党委书记张彦作总结讲话。

张彦指出,会议在学校深入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阶段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人才人事工作的目标,广泛征求了关于人才人事工作的意见建议,凝聚了做好人才人事工作的广泛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全体参会人员既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又鼓足了干劲、增强了信心,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张彦强调,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好人事人才工作,要不断提高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增强对人才人事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化、制度化、科学化;要完善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把人才工作放到党的建设大格局中去谋划和推进,贯穿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形成学校党委牵头抓总、职能部门主建、学院党政推进落实、党支部引领关怀的工作局面;要强化教育培养,突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落实“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好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关,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等任务全面谋划组织人才工作,推动教师、技术支撑和管理队伍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强化责任落实,把上级和学校有关人才人事工作的重大政策制度和重要改革举措执行到位、落实到位,以“三顾茅庐”的诚意吸引人才,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厦门大学进一步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和人才成长的沃土,使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助推器”和“动力源”,为全面实现“百年厦大”建设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领导,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各学部主任,全体教授和正高级工程、实验等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青年教师代表,全校中层干部,附属医院领导代表,各学院(研究院)人事秘书等参加会议。
(宣传部 文\陈浪 图\潘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