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6日上午,厦门大学建校九十五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海内外嘉宾、校友和师生代表共3000余人,欢聚建南大会堂,共同庆祝厦门大学95周年校庆。
85岁以上老校友代表张克辉、庄昭顺、邵建寅、陈振苍、陆家沂、苏林华、周詠棠、徐其礼、纪华盛、沈鼎旌、蔡厚示、周纯端、英景昭、何管略、连行健、李如绥、刘藻文、吕维穆、邱建平、谢希文、吾惠冬、白植品、林嘉禾、施荣华、陶树刚、沈詠仁夫人殷凤娟、许怀中、檀华芬、陈建贤、吴森、何灿濂;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Konstantin Novoselov,2010年菲尔兹奖获得者Cédric Villani,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邓迪大学D.Grahame Hardie,校友、美国工程院院士孙勇奎,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振峰,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尹泽勇,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校主陈嘉庚先生之孙陈君宝、校友陈景润教授夫人由昆,出席95周年校庆学术活动的著名专家学者,国内外兄弟院校校长,中国及东盟各国知名中学校长,捐赠者和奖教奖学金设奖方代表,战略合作单位代表在主席台就座。校党委书记张彦主持大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校长朱崇实首先致辞,代表学校,向所有来宾、校友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海内外所有校友、朋友送上美好祝福,祝大家与母校共享生日快乐。
朱崇实说,建校之初,校主陈嘉庚先生就把“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期望厦门大学能成为“南方之强”,能成为一所“为吾国放一异彩”,“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一流大学。这一理想与愿景,一代又一代的厦大人始终牢记心中,锲而不舍为之奋斗。可以自豪的说,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厦门大学在中国人民追求进步、追求光明、追求美好和幸福的征途上,从来没有掉队、没有落伍,始终站在队伍前列,取得一个个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厦门大学不能落后,不敢落后,要与祖国一道,大踏步地走进世界,拥抱世界,与世界同行。
朱崇实指出,95年来,厦门大学始终把“养成专门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培养了30多万的优秀毕业生,默默地为建设美好的世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今天,厦门大学正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们要让厦大学生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深厚的人文情怀,在把学生送出去的同时,也欢迎外国的学生到厦大来,让厦大校园充满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温暖。
朱崇实说,95年来,厦门大学始终把“研究高深学问”作为又一目标追求。今天的厦门大学,已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科学研究的重镇,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获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如今,在许多国外一流大学的实验室里,有厦大教授或学生的身影,在厦大很多实验室里,也都有国外的教授和学生在勤奋工作。
朱崇实表示,95年来,厦门大学始终没有忘记“阐扬世界文化”是厦大人的又一目标追求。从办学的第一天开始,厦大就形成了在文化上包容开放的风格。理解多元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提倡多元文化,是每一个厦大人自觉意识和行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在厦门大学校园都有一席之地,同时,厦门大学也积极地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介绍给世界。近十年来,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个文化渠道——孔子学院蓬勃发展,厦门大学是中国大学与国外姐妹学校合办孔子学院最多的大学之一,“阐扬世界文化”让厦大更好地走进世界。
朱崇实说,95年来,厦门大学始终牢记厦大是国家的大学,但首先是福建的大学、厦门的大学。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大学,这种责任感的表现之一,就是如何帮助或促进自己所在区域或社区的进步与发展。要代表学校,向所有深情关爱、支持和帮助厦门大学建设与发展的校友们、朋友们和父老乡亲们表示由衷感谢和崇高敬意。同时,朱崇实表示,厦门大学永远是一所怀有浓厚家国情怀的大学,厦门大学将尽己所能,为美好家乡的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宝贵贡献。厦门大学只有在自己的家乡站稳了脚跟,才有可能走向世界,走进世界。
朱崇实指出,厦门大学能有今天,得益于陈嘉庚的恩泽,也得益于马来西亚这片美丽的土地。在中马两国政府、两国社会、两国领导人和诸多慈善家、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今年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正式开学。这是厦门大学对陈嘉庚创办厦大、泽被万代的回报,是历史的回馈,也是厦门大学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办好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使之成为一座青年学子探索科学、汲取知识的殿堂、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一带一路”上又一个连接友谊沟通文化的桥梁。
朱崇实最后说,在过去的95年里,厦门大学始终怀抱“世界之大学”的理想,眺望世界、走向世界。今天,我们走进了世界,但只是朝着我们理想又迈出了一大步,我们要走进世界,还要融入世界、引领世界。我们要一如既往的永往直前,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以百倍的努力为实现厦门大学“两个百年”的目标而奋斗,力争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厦大人的新贡献。

校友代表、厦门大学台湾校友会名誉理事长、1944级机电工程学系周詠棠代表老校友向母校送上祝福。他说,从1921年建校,到1937年内迁长汀坚持办学,再到现在马来西亚分校开学,95年来,一代代厦大人始终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以及校歌中“知无央,爱无疆”的训示,历经风雨,成就辉煌。作为老校友,为母校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
周詠棠说,作为老校友,我常常回忆起长汀的学习场景,难忘那时的道德教育。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师生更加重视道德、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时刻以“德”规范自身,做一个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厦大人。

校友代表、美国工程院院士、1977级化学系孙勇奎说,母校给予了我们无悔的青春岁月,我们在这里与老师、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毕业之后,校友们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背景不尽相同,但母校教给的严谨治学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是让大家受益终生,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在校友心中,母校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教师代表、海洋与地球学院戴民汉代表全体教师祝母校生日快乐。他说,厦门大学,是塑造我人生的起点,我在这里收获了知识和成长,厦门大学,赋予了我施展抱负的舞台,我在这里收获了事业与幸福。他特别提到了“嘉庚号”海洋科考船的建设,说,当年,嘉庚先生要让所有的外国洋轮一进厦门湾就能看到一所中国的大学,今天,随着“嘉庚号”海洋科考船的建成,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一所“移动厦大”、“海上厦大”,这是厦大、厦大海洋学科对陈嘉庚先生的一份感恩,一份回馈。

学生代表、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蔡予乐说,母校给了我最好的四年,我们见证了母校的发展,与她一路同行。全体南强学子,当以“感恩、责任、奉献”的精神,为母校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我校95周年校庆之际,一批杰出校友、热心企业和人士以捐钱捐物的方式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校庆大会上,举行了12场简朴而隆重的捐赠仪式,以感恩的心情接受河仁慈善基金会、曾志龙校友、鹭燕(福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戴良业先生、单祥双教育慈善基金、养生堂有限公司、都市丽人(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福建省圣农实业有限公司、热心人士李先生、胡精沛校友、朱德贞校友、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对于厦门大学的无私馈赠和深厚情谊。校长朱崇实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捐赠者颁发了捐赠证书。

福建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仁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曹德淦代表全体捐赠者祝贺厦门大学建校95周年。他表示,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引领,科技和人才是关键,高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和高校,应当携手同行,优势互补,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会还举行了奖教金、奖学金颁奖仪式。副校长邬大光宣读了表彰决定。土地流转研究团队、手望手语志愿翻译服务团队、《哥德巴赫猜想》剧组和经济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李江龙获学校“通令嘉奖”,万惠霖院士、吴宣恭教授获“南强杰出贡献奖”,李江龙获“嘉庚奖章”,261名教师、977名学生分别荣获2016年度厦门大学校庆期间各项校级奖教金、奖学金。校领导和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大会在激昂的校歌声中结束。
(图\潘万华)
编辑:巩林